本篇文章1138字,读完约3分钟
世界将在6月30日实施正闰秒,以保持原子时间和天文时间一致。7月1日7:59:59后,北京时间将增加1秒,显示出7:59:60的特殊现象,届时全国各地的钟表将慢一秒。一秒钟的额外“滴答”只影响导航空空间飞行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时间精确到秒,不会对公共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多一秒钟你会做什么?根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的公告,世界时间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6月30日延长一秒,即闰秒。位于东部八个时区的中国,将在北京时间7月1日上午8点增加一秒,全国各地的钟表将慢一秒。
为什么还有一秒钟?这额外的一秒钟有必要吗?26日,记者走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时间频率研究的计量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这是第26个闰秒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时间与频率司司长张爱民表示,人类计时最初是基于天文时间或天文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的平均周期(日长)是通过天文观测获得的,并被分成86400等份(即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以获得秒长。然而,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稳定,时间快,时间慢,天文时间不稳定。20世纪中叶,随着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一些量子现象的时间稳定性远远好于天文现象。因此,出现了用量子现象来测量时间的建议,即原子时间或原子秒。
1967年,国际计量会议决定用原子秒取代天文秒。在一个天文秒内,他们计算了铯原子的133个同位素“振动”9192631770次,因此铯原子辐射9192631770的周期被定义为一个原子秒。
原子时间是根据铯原子的振荡周期确定的,因此相对恒定。天文学依赖于地球自转的速率,它随着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个逐渐的偏差。
当这一偏差达到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将向全世界宣布,它将在下一个6月或12月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即“闰秒”,将时间向前或向后设定一秒。”张爱民解释道。
这个“切换”时间是我们当前使用的时间,在国际上称为协调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是原子时间和天文时间之间的“妥协”和“妥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说,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将协调世界时作为国际标准时间。
1972年,协调世界时正式启动,世界第一个闰秒在那一年的6月实现。最近一次闰秒在2012年总共进行了25次闰秒调整,都是正闰秒(即加1秒),也就是说,世界协调时总共增加了25秒。如果从1961年的原子时算起,协调世界时比原子时慢35秒。显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
今年6月30日将是第26个闰秒,也是闰秒。英国是一个零小时区,将在6月30日的最后一秒实施闰秒。由于中国东部八个时区采用北京时间,7月1日7: 59: 59后将增加一秒,因此出现了7: 59: 60的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