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4字,读完约5分钟
本网讯 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城区形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更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区围绕“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秩序井然、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向产业延伸、向社区延伸、向民生延伸”的工作思路,实现“重点地区环境达到更高水平、重要部位环境取得综合效果、全区整体环境实现全面提升”的目标,不断加快生态城区建设。
冬日的早晨,晨曦徐徐拉开了推幕,虽然寒气逼人,但河北区盐坨公园的广场上,已经陆陆续续来了很多晨练的人,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练剑,有的在跑步。
“以前早晨想要锻炼要坐公交到别的公园,现在家门口有了公园,晨练或饭后散步都方便多了。”今年72岁的宋大爷,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太极剑一边对记者说,这里以前是一片废墟,没想到现在变成了漂亮的公园,除了晨练,平时也会带小孙子来游玩,真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位于志成桥下的盐坨公园正是我区“十二五”期间生态城区快速发展的象征之一,区市容园林委充分利用志成道立交桥系统,按照“一桥一景,因桥制宜”的要求,对区域内的志成桥、民权门立交桥等14座城市桥梁桥进行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将环境综合整治与桥下空间整治有机结合,整合了志成道立交桥下空间布局,重新打造了占地面积28万平米集生态、休闲、娱乐、环保于一体的桥区公园。该公园突出了“文化河北”特色,以盐坨桥旁“盐文化”为主题,通过设置盐文化浮雕和中式园林景观,融合区域价值理念,延续文化传承,铸就了我市唯一一座盐文化发展史主题公园。同时该公园突出了以人为本特色,设有书吧、景亭、休闲广场、门球场、环形跑道、儿童活动区等丰富的休闲娱乐区域,可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需求。
街道、建筑、广场和绿化等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面貌的直观反映,是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的直接表现,“十二五”期间,我区通过连续五年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塑造了城区新形象。高度注重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彰显出了我区独特的文化魅力。整治内容从主干道路到次干道路再到一般道路,涉及到楼体立面整修、夜景灯光、马路家具、管线切改入地、各种公共设施等,使我区的市容环境变得整洁、大气、有序。五年共整修道路87条。连续实施海河沿线景观提升,将海河沿线耳闸公园、中心公园等绿化节点串联成线,结合以“金色海河·流光岁月”为主题的海河夜景灯光体系,使海河成为天津最美丽的一张名片。同时高标准完成海河25公里城市夜景灯光线(河北段)修复提升工程。围绕深化特色街区建设,提升意风区、大悲院等特色商业街区及周边道路的市容环境,在自由道与民生路交口新建但丁广场,延长自由道商业街至但丁广场,将自由道(民族路—民生路)改为步行街,装饰街边两侧建筑,烘托商业氛围,新增12处商业景亭,对一宫门头标识提升,院内设置绿荫停车泊位,新建圣心教堂、建国道胜利路交口、孟氏家庙三处绿化节点,打造繁荣有序、绿意融融的新商圈。2015年为做好“五一”前津蓟铁路提速,协调各单位用时18天高标准完成天津北站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区坚持绿色发展、建生态大绿,园林绿化成果显著。五年累计提升绿地365万平方米,新建绿地87万平方米。新建、提升曹家花园、南普公园、盐坨公园等17个公园,本达到了分布合理、突出文化内涵,展现出“一园一特色”,率先在曹家花园、宁园、中山公园、盐坨公园等8个公园内建设10个书屋,使市民感受到身边的文化气息,同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特色体验式旅游新亮点。我区生态城区建设稳步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除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外,作为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推出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区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及市容环境管理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全区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实现区域每一寸土地有人巡查,有人管理。
2014年,我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四级网格,其中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5个,三级网格10个,四级网格108个,覆盖了河北区全部行政区域。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的燃煤污染、扬尘及面源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等24项任务制定了工作标准,实现一个平台、分类处置的集约化管理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区“煤改燃”工程全部完成,有效控制了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污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控制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连年下降,降幅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好于或等于二级监测标准的天数达到59.4%。水环境全面达到功能区水质量要求,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市容面貌焕然一新。(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