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5字,读完约8分钟
【编者按】
习主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兴奋剂。”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两次发布“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信息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合作,展开“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登了“四史”关键词第47篇。 关键词是“两弹一星”。
为了不被人欺负,必须制造原子弹
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后,经常遭受核讹诈。 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表示,与记者“是否包括采用原子弹”的提问相比,“正在积极考虑采用”。 此外,“厦门将成为第二个广岛”的说法在美军中风靡一时。
20世纪50年代,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为了抵抗帝国主义武力的威胁,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党中央果断地开发了“两弹一星”,做出了对国家安全和快速发展具有战术意义的重大决定。
1956年,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最初计划,其中第一个项目是和平利用核能,部署了原子弹和导弹两大项目。 毛泽东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现在比以前更强了,今后也会更强,不仅有越来越多的飞机和大炮,还有原子弹。 当今世界,我们如果不被人欺负,就没有这种东西。 ”。 随后,周恩来主持了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钱学森关于导弹技术快速发展的构想。 会议结束后,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的研制和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
那年5月,周恩来再次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聂荣臻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事业的初步意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迅速发展导弹技术的决定。 10月成立国防第五研究院作为导弹研究机构11月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核工业的建设和迅速发展。
1957年,我国开始开发包括导弹、原子弹在内的尖端武器。 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了开发人造卫星的建议。 那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做几颗卫星”。 中央决定建立以中科院为主的专业研究、设计机构,拨出专项资金开发人造卫星,代号为“581”的任务。
面对“骑马”还是“下马”的困难
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反复确立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援和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科学成果的方针。 这项事业开始得到苏联的技术援助。 1955年至1958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6项关系协定,由苏联向中国提供技术方面的援助。 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签署国防新技术协定,明确从1957年到1961年底,苏联将在火箭、航空技术、原子弹开发等方面向中国提供技术。 这些援助对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启动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有条件,有限,首先提供的是非军事技术。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公布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技术资料等。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中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决定撤出专家,不留一张纸片,讽刺中国即使脱离外部援助,也不能原子弹爆炸20年。 保护这座废铜烂铁堆吧! 为了记住那个合同被取消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编号被决定为“596”。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查询中海外交部,决定撤出所有专家。 此后,“两弹一星”的研发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进入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阶段。
苏联解体,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于是,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大家的意见不一致。 毛泽东确定“要有搞尖端技术的决心,不能放松下马”。 陈毅外交部长说:“我的腰杆至今还不太硬。 如果发射了导弹、原子弹,腰杆就会变硬。 ”。 聂荣臻还反复认为,我国要摆脱一个世纪以来始终受到帝国主义欺凌的局面,必须搞好以原子弹为标记的尖端武器,还能带动其他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此,1961年7月16日党中央提出《加强核电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为自力更生需要突破核电技术,加快我国核电工业建设,中央需要进一步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加强各方面对核电工业建设的支持。” 随后,在中央直接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15人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首要任务是加强原子能工业的建设和核武器的研制、试验工作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指导。 1965年,该组织改称中央专门委员会,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开发也统一在该委员会的指导范围内。
为此,“两弹一星”的研发聚集了我国优秀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和管理者。 他们在戈壁沙漠、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食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 他们为了保密,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的接触,默默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有些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同心协力,不断探索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做法,在设计、实验、工程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创新难关,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功绩。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高度评价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伟大成果,表彰了23名为之做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热烈赞扬“两弹一星”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合作,勇敢攀登。”
我国第一个氢弹模型。
《东方大音响》使中国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枚原装炮弹,“东方大音响”震惊世界,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这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能够达到的新水平,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当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中国进行核试验,迅速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是为了保护中国人民不受核威胁。
确实,这一天亿万中国人难忘。 根据《毛泽东年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天,毛泽东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没办法花落了,没办法花开了。” 上一句是赫鲁晓夫下台,下一句是约翰逊对中国核武器迅速发展的攻击——怎么说,中国已经有原子弹了!
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信息公报,无数国民涌上街头,庆祝盛大的节日。 居住在海外的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也以此为荣。 在西欧一个国家开饭馆的华侨讲述了一段过去邻居总是把垃圾扫在他面前,表示对黄种人的蔑视的经历。 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出后,他门前再也没有人堆垃圾了。 警察也对他说:“有这样的祖国。 今后没有人会打扰你! ”表示祝贺。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继续进行。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大致批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人造卫星快速发展规划草案提案》,该报告计划于1970年至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将进入工程研发阶段,完成代号为“651”的任务。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第一颗氢弹空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点,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在太空中唱起东方红的歌,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果,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它填补了许多学科空小白,为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对于这样一个大国的重型武器,后来邓小平说。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不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被称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繁荣发达的标志。 ”。
(作者是上海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