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3字,读完约3分钟

“身比泰山矮,志比泰山高。肩挑泰山重,足下众山小。双肩挑走日和月,双足踏遍万重山。”走过沙岭村,领略过“挑山工”精神的坚毅品质,怀揣着对挑山工的敬仰之情,青春齐鲁行团队紧接着来到了泰山中天门挑山工基地。

中天门是登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天门建于清代,为两柱单门式石坊,位于黄岘岭脊背之上,海拔847米,挑山工基地便建立在这里,这里是挑山工开启一天忙碌工作的地方,还是他们食饥息劳的地方,这里更是许多生活条件艰苦挑山工的日常生活驻地。来到这里,我们共同探寻着当代挑山工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生活风貌。

从中天门到南天门,途径陡峭的十八盘,共有3700多个石阶,从中天门到达云霄之处玉皇顶共有5000多个台阶。其中十八盘这一段山路,是达到泰山之巅最难走的一段路,尤其是十八盘的最后一盘,接连500个石阶,没有休息的平地,一路直上云霄。团队成员在几乎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攀爬此段耗时两个半小时,可见路途之遥远,攀登之困难。

一位普通的挑山工每天要用扁担挑起60多公斤的货物,将这段路走六七遍。他们每天肩抗近百余斤货物,披星戴月,负重前行,爬坡过坎,从不空谈,夜以继日地将货物送到南天门,除了身体不适情况外,日日如此。而这样的日子,他们一过就是三十多年。

团队成员对挑山工的工作充满了好奇,队员们主动提出想要尝试一下挑起扁担的感觉,基地的爷爷们都很热情,他们认真的将货物打包好,协助同学们放在肩上。

“我们每一趟要挑四提水,这只有两提,怕孩子们闪到腰了……”面对仅有挑山工一趟工作量一半重量的矿泉水,我们这些二十岁的年轻人在基地前的平路上走都摇摇晃晃、非常吃力,更别说扛着加倍的重量还要再上5000多个陡峭的石阶了。

在泰山的中天门处,挑山工将百余斤的货物打包在一条扁担两侧,起身时用力将扁担向上一顶稳稳的扛在肩上,继而一路向上走向南天门。谈及待遇问题时,基地的人员表示,挑山工生活条件艰苦,待遇并不乐观,从中天门至南天门一趟下来甚至还拿不到100块钱的报酬。如果后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就没了经济来源,因此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岁月的推移,老一辈的挑山工都无法再担任一线工作,年轻的孩子相继离开泰山选择去山外的城市读书发展,时隔至今仅剩不足十人仍然坚守岗位。虽然现在修了上山的索道,但是中天门到南天门之间这段路的步行沿线的商铺,仍然需要依靠人力输送各类需求品。挑山工人员越来越少,下一步物资运输由谁来接任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除了工作任务艰巨外,对体力和毅力也要求极高,挑山工们质朴淳厚的优秀品质同样也能从其他方面看见。走进挑山工基地,迎面一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和奖状,基地的人员说,这些都是过去挑山工们工作途中帮助游客,甚至危难关头救援登山群众的最有力证明。

一挑扁担,两根绳子,上百斤货物压上肩;一副肩膀,两只脚板,几百里山路任登攀。如果说“挑山工”精神是我们后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需要践行的,那么挑山工善良淳朴的为人品质同样是我们的优秀典范。

中天门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沿着十八盘陡峭的山路,我们一路向上,沿途俏丽的风景,脚下坚固的磐石,都印刻着挑山工踔厉奋发的足迹。队员们进一步深刻感悟了挑山工精神后,一路爬上南天门,在下一站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呢?


来源:天津新闻信息网

标题:三下乡|“青春齐鲁行”实践团队(2)——中天门上,访挑山工

地址:http://www.tcsdqw.cn/tjxw/3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