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8字,读完约7分钟
“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审理事会决议
授予年复旦——中植科学奖:
sir michael v. berry、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berry教授提出的系统经过绝热循环后获得的几何相位(贝利相位)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一大突破。 贝利相位的发现促进了拓扑物态的研究。
charles l. kane,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kane教授提出了拓扑绝缘体的重要理论。 他的贡献促进了拓扑绝缘体研究行业的诞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繁荣。
qikun xue (薛其坤),中国清华大学教授。 薛那坤教授通过实验发现了量子异常霍尔效应。
今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仪式将于年12月13日在上海举行(受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影响,需要海外获奖者或在线出席颁奖仪式)。 “复旦—中植科学奖”是复旦大学和中植公司集团于年合作设立的,表彰了在数学、物理、生物医学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 今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是第五届,颁发给物理学行业优秀科学家,各获奖者将获得证书和奖杯,分享中植公司集团捐赠的税前3,000,000人民币的奖金。
sir michael v. berry
sir michael v. berry教授出生于1941年3月14日。 他于1962年在埃克塞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5年在圣安德鲁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后来,他进入布里斯托尔大学,成为科学工业系博士后研究员。 1967年,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系讲师,1979年成为教授。 他于1988年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皇家学会教授,2006年至今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梅尔维尔·威尔士物理教授。
berry教授的研究行业主要是理论物理,包括物理渐进、量子混沌和半经典力学。 他因提出贝利相位而出名。 贝利相位是经典或量子系统经过绝热循环获得的几何相位,与拓扑密切相关。 贝利相位的提出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一大突破,在完全量子力学理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erry教授于196年被授予爵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瑞典乌普萨拉皇家科学学会会员、皇家学会别克斯学会讲师、欧洲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会员、印度数学学会会员、伦敦皇家艺术科学学院外籍会员、荷兰皇家艺术科学学院会员 麦克斯韦奖、iop狄拉克奖、皇家学会皇家勋章、伦敦数学学会内勒奖、惠普欧洲物理学奖、ictp狄拉克奖、俄罗斯科学院皮亚奖、沃尔夫物理奖、盎格鲁-萨格奖、伦敦数学学会鲍里斯奖、洛伦兹奖、罗伦兹奖
查尔斯·康恩
查尔斯·l .卡恩教授出生于1963年1月12日,198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他进入ibm的沃森研究中心成为博士后研究员。 他在1991年作为助理教授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天文系,2006年成为教授。 从2005年开始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克里斯托弗·布朗特聘教授。
kane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聚集态系统中的量子理论,包括电介质物理学、拓扑电子学、强相关电子系统、无序电子系统、量子场论、量子多体理论。 他的第一个成就是将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从二维系统扩展到三维系统,包括与合作者一起预测二维系统的量子自旋孔效应,即拓扑绝缘体的重要理论,并在集合状态体系中 他的贡献促进了拓扑绝缘体研究行业的诞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繁荣。
kane教授是美国科学院会员、美国物理学会士。 由于kane教授在拓扑绝缘体方面的杰出贡献,迄今为止获得了欧洲物理学奖、奥利弗·巴克利奖、西蒙斯研究者奖、ictp狄拉克奖、物理学前沿奖、知识前沿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等多个奖项。
薛其坤
薛其坤教授于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山东省。 他于1984年获得山东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 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1990年和1994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9年,他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 1999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从2009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分管科学研究的副校长,从2009年12月开始担任北京量子新闻科学研究院院长。
薛那坤教授的首要研究方向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 薛那坤教授长期从事超薄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和物理性能的研究,是优质拓扑绝缘体薄膜制备的先驱。 他在拓扑行业最有名的贡献是首次通过实验发现了量子异常霍尔效应。
薛坤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院士,曾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求是优秀科技成果集体奖、陈嘉庚科学奖、亚洲磁学联盟奖、求是优秀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果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奖
历代获奖者
年(生物医学行业)
詹姆斯·艾莉森( james p. allison )
本庶佑( tasuku honjo )
年(物理行业)
莱纳韦斯( rainer weiss )
基普斯蒂芬·索恩( kip stephen thorne )
巴里·克拉克·巴利什( barry clark barish )
年(数学行业) :
英格丽德·杜比西(英格丽德·杜比西)
2019年(生物医学行业) :
吕燔明( yuk ming dennis lo )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年初“复旦—中植科学奖”的詹姆斯·埃里森( james p.allison )和本庶佑( tasuku honjo )因“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年9月,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了在引力波行业做出科学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 rainer weiss )、基普·索恩( kip thorne )、巴里·巴里什( barry barish )和三位科学家同年11月
名词解释:
复旦—什么是中植科学奖?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公司集团于年合作设立,表彰在生物医学、物理、数学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该奖的目的是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的国际探讨、交流、共享平台,聚集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提升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储备世界顶级科技奖项的人才。 奖项评选一再“优中选优、宁缺无乱”,大致上,候选人必须是生存的相关行业的科学家,无论国籍如何,其独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都会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和精神文明,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水平。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
“复旦——中植科学奖”的授予与“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同步进行。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中植公司集团赞助。 论坛从2007年开始举办,目的是通过建立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共享平台,聚集科学家的领导者,把握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创新趋势。 并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年才俊的创新热情,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烈氛围,为上海市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