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71字,读完约25分钟
随着苏联、美国、中国大陆、台湾档案的相继公开出版,学术界对朝鲜战争中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应对及其影响可以作出较为客观的评论。 朝鲜战争双方是中朝阵营和美韩等16个国家阵营,中朝背后有苏联支持,美韩阵营背后名义上有联合国支持。 从地理上讲,台湾和朝鲜半岛不接壤,但台湾和朝鲜战争有多方面的关系,台湾学术界也有“韩战拯救台湾”的争论。 台湾在朝鲜战争中虽然不是重要的角色,但战争本身给台湾带来了无限的期待,把台湾卷入了美苏冷战的大格局。
台湾与朝鲜战争的关系不是冷战史研究的要点,在现有的朝鲜战争研究中,包括美苏决定和中国出兵朝鲜的研究等,着眼于中苏美之间各自的决定被解体。 苏联档案解读后,中苏之间的国家关系、两党关系以及中朝之间的国家关系、两党关系等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弥补了长期以来对中美、苏美关系单方面解体的不足。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认为台湾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美国也同样持这种看法。 如何采用台湾,或围绕台湾的决定是中美两国正在考虑的问题,导致中国在联合国“控诉美国侵略台湾事件”。 中美台之间的竞争,正在战场内外展开。
学术界台湾当局对朝鲜战争初期的对美关系有一定的研究,首要考虑的是出兵问题的谈判,但基本上只观察到最初出兵讨论,不关注台湾提出第二次出兵提案。 总体来说,关于战争期间台湾的应对还没有专门的讨论。 前期出兵、后期停战谈判、政治会议、停战后的战俘遣返等,是台湾在战争中考虑的实际问题,其背后存在着美台关系、“台湾地位”、“反攻大陆”等问题。 作为比较研究,本文以中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的相应行动为线索,以此作为理解台湾行动的背景。
朝鲜战争的爆发与台湾首次出兵提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联合国安理会当天通过了第473次会议决议,第82号决议,认为朝鲜对韩国的武装攻击是破坏和平。 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呼吁会员国立即停止朝鲜的军事行动,将军队撤回到三八线附近,并呼吁联合国全体会员国不要帮助朝鲜执行该决议。 第二天,苏联驻朝鲜大使施特科夫致电苏联副外长格罗莫夫报告朝鲜战争进展,称朝鲜军队组织严密有序,战争当天已向春川方向推进12公里,占领开城等3个城市。 美国迅速做出反应,杜鲁门27日发表总统声明称,美国支持韩国,将出兵保卫台湾。 战争初期,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不断变动,甚至有些混乱,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相当复杂。 中国政府28日发表声明,谴责美国阻止台湾解放。 朝鲜战争正式拉开帷幕,东西两阵营展开了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国际斗争格局。
战争爆发后,台湾的第一反应被认为是苏联策划了对韩国的侵略。 台湾驻美国大使顾维钧25日晚收到“外交部长”叶公超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电报。 叶公超要求驻美顾维钧、驻联合国蒋廷黻对联合国提出“运用为善为,藉增韩美两国对我有好感”。 26日,国际社会传出台湾军队支援韩国的舆论,合作社引用相关信息称蒋介石将向韩国提供飞机、军队和舰船。 面对合作社的消息,顾维钧急电台北询问其真实性,杜鲁门总统表示:“我们赞赏联合国安理会迅速的建议决定让侵犯军后退。”并表示:“美国打算积极支持这一破坏和平行动。” 美国27日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武力干涉决议——第83号决议,要求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打击武装攻击,向大韩民国提供恢复该地区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的援助。
该如何应对联合国安理会第83号决议,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在台湾最初的应对中,顾维钧的提案发挥了重要的意义。 28日,顾维钧密电叶公超就对赖秘书长的呼吁表示“应该给予最善意的答复”。 可以声明说:“只要我的力量能够保护台湾局势,提供最大量的军事援助,无论什么样的军事援助,都暂时不能证明。” 经讨论,叶公超29日凌晨在急电顾维钧、蒋廷黻要求翻译以下复印件提交美国国务卿:“中华民国政府已于今天接到联合国秘书长的通知,请按照安全理事会27日议案向大韩民国提供必要协助,打击反叛韩国军队。 中华民国希望向韩国派遣陆军支援应援战,希望美国政府就此事发表意见。 中国政府鉴于韩国局势紧急,命令占领军驻日代表团团长向麦克阿瑟将军询问具体方法。 ”。 这是台湾向美国发出的第一份备忘录。 在这篇电文中,叶公超表示让蒋廷黻回答联合国秘书长,大意是台湾想帮助韩国。
对于如何应对已经爆发的朝鲜战争,台湾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支援韩国被认为是最有利的选择。 29日,台湾驻地协调员刘大钧的签名被送往顾维钧处,提议出兵台湾参战。 刘大钧认为:“虽说是一师一旅,但最好不要派遣。” 理由是台湾出兵朝鲜战争,不分胜负,都能在国际形势中取得积极地位。 台湾表示将继续参加“自由民主”,反对中国大陆。 参战表明台湾支持联合国决议,拒绝了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提议。 他建议台湾放弃对美国的“怨恨”。 他强调说:“这件事与我的将来关系密切,所以应该暂时放下以前的仇恨进行合作。”并强调有必要立即解决。 在具体的援助韩国问题上,建议分步骤进行,先派遣两个师参战。
顾维钧
关于台湾有意出兵一事,顾维钧经与《外交部》协商后,发来第二份备忘录,敦促美国一并考虑。 本备忘录首先介绍台湾进行的具体军事准备:一是为了帮助韩国打击朝鲜武装攻击,台湾向韩国派遣了约3.3万人的部队,可以用于山地或平原作战。 第二,台湾派遣的部队要配备目前台湾最好的装备。 三、台湾军队向韩国的运输,空运输需要约20架046型运输机,海运台湾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护卫舰。 第四,上述所有部队将在5天内集结。
关于是否接受台湾出兵,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30日决定,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不接受台湾派军的建议,要求麦克阿瑟是否接受外国军事援助,都必须经过华盛顿最高当局的讨论,从所有蒋介石那里
当天,美国国防部向顾维钧表示,白宫讨论了台湾派遣军的提案,但尚未做出决定,美国已经“决定先派遣驻日美军对韩国的援助”。 顾维钧向台湾当局表示:“美国暂时不需要客军的援助。 既然我尽了友谊,我愿出兵正式答复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发表正式声明,表示我衷心支持联合国决议”,并把上述意见转发给蒋廷黻。
7月1日下午,美国国务院回复台北,对台湾出兵表示“深切感谢”,但台湾自身仍有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击的危险,美国政府认为:“在决定减少台湾防备之前,麦帅总部代表应该与台湾军事当局协商台湾的一切防守计划。” 当天晚上,美国国务院给顾维钧打电话,要求派遣人员收到1份美国书面答复备忘录,咨询备忘录的发表时间。 顾维钧提出“下星期一下午(华盛顿时间)发表”,并提出了“在备忘录中发表我的政府意图”这三个问题。 台湾能同意“美方提出先行保护台湾的方法”吗? “是否应该立即成为电知蒋代表,是否将我作为军事援助韩国具体方法的重点于下周一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
美国的书面备忘录事实上婉言拒绝了台湾出兵提案,“国务院、国防部双方没有明确表示,但从其语气来看,似乎都是东京麦帅没能赞成所致。” 委婉拒绝台湾后,美国国务院急于发表与台北的往来备忘录,向外界解释了美国反对台湾出兵支援的理由。 顾维钧指出,“就出兵支援问题,我发布了与美国往来的备忘录,对此,国务院昨天表示冷静,现在主要是仓促而为。” 原因是“美国舆论对我有很多好感。 因为美国政府虽然委婉,但韩国军事并不顺利,美军伤亡增加,美国民众反响不佳,政府谴责我的提案犹豫不决”。 2日下午2时45分,美国国务院致电顾维钧,要求当天下午3时至4时对外发表备忘录。
鉴于美国反对出兵台湾的理由担心台湾防御力量不足,台湾就本岛防御问题向美方提交了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台湾军事当局将与麦克阿瑟商谈本岛防御和韩国派遣问题,特别是商谈派遣韩国对本岛防御有何影响。
3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拉斯克会见了顾维钧。 顾维钧建议,台湾同意美国提出的麦克阿瑟派遣代表前往台湾与军事当局协商的建议,并希望联合国秘书长答复派遣军队支援韩国的计划。 拉斯克说,杜鲁门总统在6月27日的声明之前表示,台湾的军事力量不足以保卫本岛,希望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是现在让第七舰队防止大陆攻击台,但是这个舰队管辖区域很广,最近大陆广播 顾维钧承认:“向韩国派遣3万3千人的作战事实上削弱了本岛的防御力量,特别是将配备台湾可以采用的最好的武器。” 美方提问说,顾维钧表示,台湾之所以愿意援助韩国,是因为“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忠实会员国,秘书长特别询问台湾能提供什么样的援助,台湾必须表态。 台湾能否出兵,取决于局势的迅速发展,其最终结果有待麦克阿瑟代表与台湾军事当局协商后决定。
美国《纽约时报》6日发表了专题报道,分析了美国出兵朝鲜的角度以及出兵台湾的参战姿态,指出“美国将把韩国战争局限在局部,不扩大。 杜总统表示不想在韩国境外做意外的事,美军下达了“防止侵害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所属范围”的确定命令。 本文认为美国没有接受出兵台湾的提案,也是出于上述理由。 顾维钧进一步分析说:“联合国一致赞成美国对韩行动,但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意见还不一致,所以国务院和国防部都认为我国军事出兵有利,但政治上并非如此。”
此时美国对台湾军事力量的判断不容乐观,认为大陆入侵台湾极有可能导致国民党失守,开始对台军事援助。 美国底线是台湾希望保卫本岛,在台湾自身防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应该让台湾介入朝鲜战争。 台湾在战争初期最初的出兵提案中就这样夭折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和台湾第二次出兵提案
中国政府关注朝鲜战争的动向,将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席位、台湾解放问题联系在一起。 战争爆发之初,中国只是做了相应的战术准备,将部分兵力集结在东北,组成了东北边防军。 毛泽东指定粟裕为东北边防卫队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集结了包括3名炮兵师在内的25.5万人。 根据形势的预测,毛泽东要求部队9月上旬随时投入作战。 配合中国的战术部署,苏联也将空军力部署到中国东北,8月10日,第151歼击航空师完成了在沈阳、辽阳、鞍山等地区的部署。 这个时候,随着美军的参战,朝鲜开始向中国派遣军队到朝鲜参战,探索苏联的态度。 邓华在给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美军有可能在仁川登陆,得到了毛泽东的重视。 毛泽东要求高冈在8月中完成一切准备工作,随时等待战斗。
9月初,台湾辗转获悉,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王幼平曾公开表示中国对朝鲜战局的态度。 第一个副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加入联合国。 中国如果同意韩国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公民投票的美国拒绝和平处理,继续侵犯中国领土,中国将进军朝鲜进行战斗。 中国的上述意见是“8月2日在北平有苏联参加的五国会议的决定”,中国的态度已经由印度驻华大使潘尼加传达给美国政府。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志愿军的一部分跨越汉江包围了残敌
战场态势正在朝着中方设想的方向迅速发展。 9月15日,美军登陆仁川,朝鲜战局发生剧变。 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军事顾问时提出,中方没有掌握朝鲜战争的重要信息,与朝鲜同志交流甚少,但依然要先消灭仁川登陆美军。 在中国派遣志愿军参战之前,美国民主党为了赢得选举的胜利,表示“授权报界在联合国方面活动,暗示美军是否应该直飞朝鲜,听从联合国大会的决定。”并表示:“即使在将来举行全韩国选举之前,即使给朝鲜盖章,在未来也会举行全韩国选举之前。 顾维钧认为,美国的目的是“缓和苏联和中国共产党,阻止其参加韩战,扩大战争范围”。
9月21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召开会议,认为除金日成外,所有人平均有必要要求中国参战。 金日成建议在征求斯大林意见后再作决定。 朝鲜已经别无选择,战局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没有可能抵抗“联合国军”的攻击。 30日,金日成亲自写信向苏联求援,措辞紧迫,要求苏联直接参战或加入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接到信的斯大林告诉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毛泽东和周恩来说,朝鲜陷入困境,朝鲜军队基本上失去了组织上的抵抗,希望中国派遣志愿军立即参战。 斯大林强调“没有和北朝鲜的同志说过话,也没有打算说”,但他并不怀疑“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件事,他会很高兴的吧。” 10月1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虽然已经发出出兵电报,但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由于很多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3日回复斯大林,搁置出兵,但强调中共中央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毛泽东暂停军队,派飞机到周恩来北京迎接彭德怀,要求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军队问题。 4日,经过5日两天的讨论,中国最终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最初出兵决定下达后,由于苏联未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特别是空军队未能到达,在苏联周恩来与苏联方面进行了讨论,双方的提案等得到妥善准备后,进入朝鲜。 但是,中共中央考虑到决策,没有等苏联装备到达,就先行出动,切断了先机。
中苏两国已经做好出兵的准备,在外交上也向美台展开攻势,最重要的是驱逐台湾驻联合国代表,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 综上所述,苏联代表没有参加6月27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安理会在苏联没有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朝鲜的第83号决议。 即使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7月7日,安理会通过了第84号决议,建议在美国主持下设立联合司令部。 “联合司令部许可在与朝鲜军队作战时将联合国旗帜作为各参战国的旗帜加以采用”。 苏联受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质疑。 斯大林随后在回答捷克共产党主席戈瓦尔德时表示,苏联退出安理会表示“苏联和新中国团结一致”,并强调“美国的政策是荒唐和愚蠢的”。 国民党政府这个稻草人承认中国是安理会的代表,但不允许中国真正的代表进入安理会。”在安理会两个大国代表不足的情况下,决策是违法的。 斯大林认为,美国被拖入朝鲜战争后,无法自拔,短期内无法举行第三次世界大战,从世界平均立场看,对社会主义阵营有利。 斯大林在面对英国拒绝和平调整的提案时指出,朝鲜的问题“将在苏联和中国参加的安理会处理,需要让朝鲜代表出席听取意见”。 斯大林向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和西方表示,苏联的态度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必要进入联合国。 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从朝鲜战争一开始就是两大阵营斗争的要点之一。
美国在9月30日的情报判断中认为,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 关于周恩来通过潘尼加传达的消息,美国认为美军威胁不要越过三八线。 在10月上旬的一系列分解报告中,美国各信息系统认为中国和苏联不会在1950年直接用武力参与朝鲜战争。 10月18日的判断中,美国反复认为中国不会直接介入战争。 甚至在志愿军参战两周内,美国情报部门也不相信中国已经大规模参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越鸭绿江,入朝作战,直接影响了朝鲜战局。 对于变更后的战局,是否采用台湾国民党部队,美国国内有争议,但没有变更以往的决定。 对台湾国民党当局来说,自首次出兵美国提案被拒绝后,没有向美国派兵参战的提案。 台湾再次向美国表示参战之意,是在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之后。
11月1日,美国中情局确认,中国军队正在与“联合国军”作战。 5日,顾维钧表示,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确认中国军队参加了朝鲜战争,国务院正在等待军方的报告。 报告说,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应该等研究报告后再做决定,国防部的预测是中国“想维持未来的游击队根据地和电力工厂”。
中国参战后,台湾当局就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征求了顾维钧的建议。 25日,台湾给顾维钧打电话,就朝鲜战争的国际状况通报了新的情况。 第一,根据各方面的报道,联合国许多国家似乎受到英法的影响,转移到中国,“试图实现韩国的局部和平”,例如同意设置缓冲区。 第二,各国认为中国和苏联之间有分歧或者可以利用第三,中国列席安理会代表团抵达联合国后,各方有可能以联合国代表权为诱饵妥协第四,艾奇逊表示,美国近期并不打算行使否决权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 “这是美方原有的政策,但在此时重申,另一个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台湾指出:“综合上述注意,能否想办法查明美方的态度如何?”
对此,顾维钧认为,朝鲜战争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加而发生了不利于“联合国军”的变化,美国政府空煤气突然紧张起来。 杜鲁门总统临时召集国防会议讨论处理办法,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出席众参两院外交委员会,报告外交形势,认为苏联是朝鲜和中国的背后支持者,提出公开谴责。 美国多个议员会后来相继发表意见,有五种主张:“要求联合国决议采取坚决积极的应对措施,各会员国分头予以制止。” “授予麦帅特别军权,轰炸巴派空军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国内的军队和交通线”“致哀的美敦书警告中共,不撤兵就用原子弹对付”“给予我国国民政府充分的军事援助,派遣军事团到台湾利用我军对抗中共,
年末,美国中情局相关部门决定是否使用台湾军队参加朝鲜战争。 美方认为,从军事上看,台湾可以提供3万3千人的特遣部队,但士气有问题。 国民党军队作战经验丰富,熟悉志愿军的战略,他们应该能在良好的指导和充分的监督下有效地执行作战任务,但如果在“联合国军”控制区以外独立作战,有可能大量叛逃。 在政治上,“在朝鲜动员中国国民党军队马上会引发一系列难题,与美国继续福尔摩沙中立化政策的可能性有关,特别是与在朝鲜和朝鲜水域外动员国民党海空军有关”,“美国和他们被进一步捆绑,美国 中情局认为,在朝鲜半岛聘用国民党军队“将使为政治处理朝鲜冲突而保存的任何机会化为乌有”。
美国中情局局长本人和美国空军队不同意这份报告,美国国家情报判断办公室( office of national estimates )总体上强调,在朝鲜动员台湾国民党军队在军事和政治上有不利之处,但在朝鲜采用这支军队是美国的攻击 发动国民党军队不仅“不一定会阻碍今后的政治处理”,还可以“在短期内没有可以接受的政治处理协议签订的可能性之后,美国做出发动国民党军队的决策”。
美军在朝鲜战场受挫后,美国国内开始积极提及动员台湾军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直接支持台湾的“反攻大陆”,应对美军在朝鲜的战争。 二是把国民党部队送到朝鲜前线,参加朝鲜战争。 1951年3月22日,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马丁在波士顿发表演说,主张美国应立即运用台湾军队在中国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并确信中国无法应对两面作战的困境。 10月,犹他州共和党议员瓦特恩批评美军派遣未经训练的犹他州炮兵队到朝鲜前线担任步兵,要求美国纠正避免使用台湾军队的错误,缓解美国陆军会员人数的不足。
朝鲜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美国大选在即,是否让台湾军队参战是选举人的竞选演讲之一。 1952年2月13日,美国西部地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塔夫脱参议员在演讲中主张,国民党军“反攻大陆”是内战,没有必要发动世界大战,美军参加。 “积极增加对政府军的援助,估计国军实力为60万,其中作战部队三十二万,士气旺盛。”“在水路被选中的情况下,在军事上尽量使用麦帅的见识和经验。” 塔夫茨的对局主张受到共和党内人士的批评,认为传唤台湾军队的提案“让共和党‘蒙上战党的名字’,不利于选举,也难以得到同盟国的支持。 5月10日,魏德迈出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的选举委员会主席,主张台湾军队应该参加朝鲜战争,支持台湾的“反攻大陆”。
叶公超
美国国务院暂时不使用国民党军队的态度没有改变。 9月8日,顾维钧给叶公超打电话,报告了关于美国报界出兵台湾赴韩国的评论。 他指出:“国务院至今仍认为传唤我国军队前往韩国有损台湾防卫,但最好继续扩大韩国军队,加强装备。” “召回我国军队在联合国中增加困难,参加对抗韩国敌人的各国,英国等国又反对。” 美军有意聘用台湾军队前往韩国,但国务院反对,其态度没有改变。 1952年9月,美国“驻台大使”青钦回国叙述职务,与杜鲁门会谈后,向外界透露,有关派遣台湾军队赴韩国参战的传言,“驻台及其他美女曾提出此建议,但官员和政府机关从未提出过此建议 面对蓝钦的这一声明,顾维钧表示:“在此期间,两党正在积极举行总统选举,相互批评,政界空气体日益紧张,台北利用我国军队的报道,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厌恶,并予以严厉否定。”
选举结束后,艾森豪威尔被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 加强与新美国政府的联系,台湾派遣叶公超访问美国,围绕派兵和其他美台关系与美方进行谈判,提议台湾第二次出兵。 行前,蒋介石召见叶公超,讨论对美国政府应观察各点,提出不必急于取消“台湾中立化政策”。 美国现在的政策是“对我没用”。 如果美国主动要求台湾军队援助韩国,“我限制一个师的兵力,以一个师为预备队,准备轮流交换作战。” “绝对反对反攻海南岛的提案”。
台湾战争当初的派兵欲望与1952年完全不同,原因是台美双方对战术态势的把握出现了分歧。 朝鲜战争爆发时,蒋介石以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但美国不是这样,台湾最重要的首先是自保。 抵达美国后,叶公超从纽约报告了美国大选后的情况和艾森豪威尔的动向。 他指出:“艾帅去韩国的旅行期间未定,此次选举时的承诺,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选票,并不是对韩国问题感到恼火,而是在其左右主张他,有去台湾的视察者,他自己想去韩国前线,表示重视韩国问题。” 艾森豪威尔当选后,美国各大报纸用大标题刊登了台湾军队有可能起用韩国参战的消息,对于美国舆论的这种表示,叶公超认为“似乎什么也不做”。
叶公超、顾维钧、蒋廷黻、俞大维等多次详细讨论美国各方意见,认为“钱先生在共和党当政之初,难以克服与此事件有关的国内和国际反对因素,所以运用我军在韩国支援战争终于是事实 在必须向台湾表明出兵态度的情况下,叶公超说:“两年前我曾举行过自动派遣兵助韩的会议。 现在和谈绝望了,联合国对侵略者进行有计划的制裁。 他回答说:“我自己正在考虑前一次会议。”并暗示,“不要同情我国,也不要对我国出兵者主张失望。”现阶段出兵韩国的主张并不积极。 叶公超等人还说:“这个时候似乎不能提出另一个士兵人数,但是减少和增加对我不利。 在人数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最后,即使我还不想出3万人的数量,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这样表示。”
关于台湾应该采取的基本政策,叶公超在军事上表示:“首先,应该考虑为防卫台澎所需的兵力。 中国的其余兵力在自由世界的反共计划中应该采用哪里最有效的问题”,在美方没有通盘计划的情况下,“我可以出兵韩国,只是起到推动作用,在外交上没有用,但并不直接影响大陆反攻目的”。 美国将来想请韩国援助台湾出兵,也应该强调“上述问题在哪里应该聘用我军是最有效的问题,应该提出出兵条件”。
此时,宋美龄正在美国活动。 蒋介石打电话给宋美龄说:“美国驻台的外交和军事人员至今没有提到我军援助韩国,所以我方也没有理由回答不能援助韩国。” 他批评美国国务院的报告“像过去的捏造一样,专门挑拨两国的感情”。 一位记者问台湾军队的援助汉,蒋介石希望宋美龄回答说:“以前我军的援助汉的约定至今有效。”但台湾决不会自动援助韩国。
12月9日,美军援助团团长蔡斯从韩国返回台湾,向蒋通报了美方在台湾军队聘用问题上的动向。 蔡斯告诉蒋介石说:“艾森豪威尔召集会谈时,协商和采纳了国军问题的得失,但没有全部决定。” 本人向总统提议“在韩国聘用国军双师”,并部署了“海军陆战队坦克队和空军”,但其所需装备必须在韩国分发,不能在台湾运送。 蔡斯表示,如果台湾派军决定需要前往韩国,将通过国务院渠道与台湾协商,他不会转达。 关于蔡斯传达的动向,蒋介石表示,采用台湾军队的前提是“台湾自身的安全问题必须先处理”,要求“第七舰队只协助台湾附近的海面”,为了确保美军在台湾空中的安全,将向台湾提供喷气式战斗机 韩国驻美大使公开拒绝台湾的派兵提案,说“不反对台湾军队入侵中国大陆,但不希望韩国军队在韩国作战”。 理由是“韩国人手多,不需要增援我国军队,不需要将中国内战引入韩国”“国家军队应该在亚洲可用的地方反击中国大陆”。
蒋介石对此时派兵参战有两种想法:一是扩大作战目标,借韩战之机“反攻大陆”、“三军兵力投入韩战,敌后登陆,作韩战决定性处理,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二是只处理韩战本身,比不上其他目的,“专门用一个军队援助韩国,支援决战,但战局告一段落,要么全部撤回,要么留下韩国一师以下的兵力”。
总统更换的时候,美国朝野上下有人要求台湾派兵参战,但是决策层并没有改变既定的政策。 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顾维钧确定:“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并不提倡在朝鲜战争中采用国军,而是只考虑袭击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1953年2月1日,蒋介石认识到艾森豪威尔对台湾军队参加韩国参战“并无主张”。 这次台湾派兵谈判,停留在试探阶段的越来越多,没有进入美方的决定进程。
台湾再议1952年底出兵,但随着战争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台湾军队支援韩国的计划最终由于美国的反对未能实现。 此时,台湾国民党当局关注停战谈判,希望不要因为影响谈判而对台湾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第一期为《中国共产党史研究》年第4期,原题《朝鲜战争期间台湾的应对及其影响》,作者侯中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信息经许可发表,省略原文注释,现标题为编辑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