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6字,读完约7分钟
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专科刘海霞主治医师接诊后,考虑曾阿婆右腿疼痛可能是由下肢血管闭塞导致,立即为她完整双下肢cta,结果显示右下肢动脉长段闭塞。刘海霞医生随即请来心血管内科血管介入组刘建平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经了解,曾阿婆右下肢已经疼了两月有余,因疫情缘故一直未能到医院就诊,现在疼痛加重,并出现足部溃疡坏疽了。
患者住院情况
外周血管介入团队配合 及时比较有效开通闭塞血管
曾阿婆目前右下肢严重静息痛,有足部坏疽,存在严重的肢体缺血,必需尽快开通血管才能保肢!但她已90岁高龄,又十分瘦小(仅33kg),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并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尽管介入治疗只是微创手术,对曾阿婆来说,仍存在较高风险。刘建平医生与其家属信息表达病情,阿婆的七个子女商议后,本想暂时还是用药物保守治疗,但因为阿婆血管病变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右下肢疼痛依然得不到缓解。家属再次商议后,决策承担风险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经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专科李桂平主任及崔丽娟博士、麻醉科龙宏杰主任、心内科血管介入组刘建平副主任医师充分的术前判断准备,曾阿婆于4月10日送入dsa进行全麻介入手术治疗。训练有素且介入治疗经验丰富的刘建平医生和古思奇医生结合外周血管介入和冠脉介入技术,顺利快速成功为阿婆开通右下肢闭塞血管!
患者开始血管动脉造影之前(上图)、之后(下图)
术后,经过刘海霞主治医师和欧肃珍主管护师领导的伤口组精心治疗和护理,曾阿婆右下肢疼痛消失,足部溃疡坏疽逐渐康复,拟于近日出院。
关联知识科普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导致下肢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多表现为缺血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冰凉、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约为10%,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15-20%。40-50%的严重慢性肢体缺血患者因治疗无效而不得不截肢,其中大约20%的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
研究表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60%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40%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怎么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缺血肢体远段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彩超、cta或造影检查确定有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就可以诊断。
那些人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0岁者;
(2)长时间大量吸烟者;
(3)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
(4)高血压患者,尤其血压控制不好者;
(5)喜欢进食高脂肪食物(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者,化验检查提示高脂血症;
(6)抽血化验提示肾功能不全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者。
那些情况提示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间歇性跛行: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麻木甚至疼痛,导致行走受限(常小于200米),常发生于足部、小腿后方、大腿或者臀部,短时间休息后(10分钟内)可缓解,再次运动又出现。
(2)静息痛:下肢持续性疼痛,夜间明显,肢体下垂可轻微缓解;
(3)溃疡或者坏疽:下肢皮肤破溃或者坏死,经久不愈合。
怎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严重的后果是截肢,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致死危险在于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首先需要充分判断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规范的治疗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症状,不使或者延缓截肢的发生以及尽量的降低截肢平面。而血运重建治疗包括腔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旁路移植治疗,由于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穿刺血管)、费时短(2小时左右)、术后恢复快(术后全天候下床)等优势,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腔内介入治疗是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者肱动脉,采用专用导丝导管通过狭窄闭塞病变,采用球囊扩张或者支架植入等方法解除狭窄或者闭塞动脉,从而改善恢复血流,达到治疗目的。对比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不使截肢发生;对比溃疡或坏疽者,早期介入治疗可促进伤口早日恢复,延缓截肢以及降低截肢平面。
心血管医学中心介绍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肖纯博士于年开始以全新的理念组建心血管医学中心,目前中心下设心血管内科(心内一区,心内二区),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心胸外科,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专科,心导管室,心脏诊断中心(心电图室,心血管彩超室,心血管病实验室),心肺康复中心等7个部门,目前正积极筹建血管外科。中心使用多专科密切协作下的固定医护小组全程服务的模式,全部重大治疗决定均由中心各专科专家共同讨论决策,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合理、更安全也更经济的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好处。
肖纯博士近年来十分关注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的诊疗,选派心血管内科两位青年骨干医生廖火城副主任医师进修主动脉疾病的介入诊疗,刘建平副主任医师进修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由钟思干主任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从年9月至今,已独立开展120余例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开展,拓宽了本学科的介入诊疗行业,也给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心血管医学中心已经开展的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范围包括: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的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治疗(规范抗凝基础上,腔静脉滤器植入+血栓清除+必要时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导管置管溶栓+滤器取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肺栓塞的导管碎栓及溶栓治疗,内脏动脉(肾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的介入治疗等。近期已开展下肢动脉的杂交手术治疗(旁路移植联合腔内介入治疗)。
专家推荐刘建平,男,1980年1月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诊疗组长。200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7月至年1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心医院从业,年12月至今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从业。期间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心血管内科临床,年3月至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中山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冠心病专业委员委员,广东省惠州市介入性心血管病学会理事,广东省惠州市胸痛中心联盟核心成员。
首要方向:心血管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临床诊治、冠脉介入、外周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介入、主动脉介入。
门诊地点:院本部门诊三楼心血管医学中心门诊329诊室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预约方法:请拨打预约电话0752-2166120,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号”进行预约,猛击“预约挂号-挂号服务-刘建平”。
来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