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疫情爆发以来,区财政局配合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安排,全面动员区内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银监局、市财政局、市银行业协会、唐晨管理委员会、区市场监督局、区科技局、区税务局等相关城市部门合作,组织召开了12次银企对接会和15次政策报告会,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信贷、融资等问题
一、配套资金信用状况
截至6月30日,该地区各银行机构已配合向该地区450家企业发放信贷155.4亿元。从信贷企业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是主要的,其中民营企业421家,占93.56%;从信贷规模来看,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在450家企业中,415家不到1000万元,占92.22%;15户1000万元至1亿元,占3.33%;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占4.44%。从行业类别来看,企业数量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企业312家,占69.33%。授信额度主要为社会服务企业,授信额度为91.18亿元,占58.64%(详见下表);根据贷款银行的统计,排名前三的贷款银行是天津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有172户、58户和32户,最大的贷款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贷款金额分别为31.1亿元、28.39亿元和15.44亿元。
二,主要做法
(1)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安排,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面对疫情,区财政局向区内近200家金融机构下发了《河西区财政局关于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应对疫情解困的建议》,希望各机构积极响应,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解困。第一,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对于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前途光明但暂时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它们不会放贷、切断贷款或抑制贷款。第二,支持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的基础上,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第三是发挥各政策性银行“国家团队”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天津市分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服务力度,以满足疫情防控的融资需求。第四是提供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我们将继续开展“一百次游行,一万家企业”活动,通过网上咨询和远程服务,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准确匹配和高效转化。
(2)建立金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结合我区防疫工作实际情况,区财政局制定了《河西区COVID-19防控肺炎金融服务快速反应办法》,全力确保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主要包括七项措施:一是建立金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金融服务担保集团成立后,区域内企业可以随时向金融服务担保集团提出金融服务需求,并及时准确地向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从而快速进行融资对接。第二,开辟金融服务的独家渠道。与居民金融机构合作,为城乡经营、疫情防控、民生及其他重要的国计民生企业开辟专属渠道。三是发挥发展金融支持的作用。针对疫情医疗救助资金需求,积极争取防疫专项贷款资金支持。第四,实施贷款贴息支持。对“三要一重”企业给予优惠利率支持。第五,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三要一重”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支持。
(3)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帮助本地区企业渡过资金短缺难关,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促进企业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区财政局会同市区相关部门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邀请银行和担保机构参加,为企业面对面讲解政策,解决问题,打通政策支持的“最后一公里”。
(四)编制政策汇编,使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政策。区财政局梳理了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和市级部门出台的各类财政政策,形成了《河西区防疫财政政策汇编》,通过电视、报纸、专题培训班、网络和公众电话等方式向全区各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和负责人,接受和回答问题,推动政策的实施。
第三,下一步
下一步,区财政局将继续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推进我区金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的常态化,积极加强与区内金融机构的协调联动,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金融政策,全力支持我区各企业恢复生产、复工和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