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3字,读完约2分钟
“陈警官,能找到你,这么多年没见到你了,你还记得我们吗?当时非常感谢你。”
"我当然记得,孩子们都长这么大了,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
这次谈话是在公安局河北分局宁远街派出所接待室进行的。最近,常师傅带着儿子来到这里,感谢九年前偶然相遇的恩人陈秉云伸出援手。
时间回到了2010年11月。从安徽省来到天津工作的常世福遇到了困难。他5岁的儿子高烧不退,继续在天津儿童医院住了很多天。一天下午,当医生检查房子时,他对常师傅说:“你已经拖欠了。如果你不赶快续费,你就不能继续提供药品。你儿子发高烧已经七八天了,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此外,他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妻子回老家借钱去了,她很快就能交费了。不要停止服药。”这段对话是由公安局河北分局宁远街道派出所的一名警察陈秉云听到的,当时他正陪着女儿在医院的隔壁病床上。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孩子的病有同感,所以他和妻子讨论了一下,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
陈警官把常师傅叫了出来,给了他2000元,要求他先支付继续治疗孩子的费用。常师傅多次拒绝,但由于家庭困难,又向亲戚朋友借钱,他实在付不起住院费,还是接受了,说要借条,以后再还。陈警官再三拒绝,并没有留下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张师傅后来从陈警官的妻子那里知道了他的名字,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知道他是人民警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常师傅在假期里通过电话联系了陈警官,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后来,张师傅的手机丢了,陈警官的联系方式也丢了。近年来,常师傅开了一家小饭馆,他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要找陈警官,当面谢过他,还了他2000元。但他无法与他的恩人取得联系,所以他只记得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是一名警察。于是他试着拨打了市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市公安局帮他转到了河北分局,与多年失去联系的恩人重逢。
陈秉云是公安局河北分局宁远街道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他会帮助社区里任何有困难的人。他说当时帮助张师傅也是出于一个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本能,他想做点小事来帮助他。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没想到张师傅还会关心这件事。我希望张师傅能把这份恩情传递下去,给这个社会送去更多积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