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4字,读完约7分钟
相声大师常导5日在天津逝世,享年65岁。常导先生是常相声的第三代传人,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婷的儿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常保庭于今年1月4日去世。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对“常相声”的父子俩在一年内的离世深感遗憾。
昌门第四代
常
相声演员(1899 -1966)。原名长安,北京本地人,满族。他被张寿臣收为师弟,正式改行做相声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于1951年任天津曲艺团团长,继续致力于相声的创作和表演。
常
相声演员(1922 -1951)。艺名是“小蘑菇”。常以其刻苦的艺术学习、广泛的才艺和自己的学校而闻名于世。他的表演叙事自然、真实、生动。模仿生动而独特。他一生中表演过100多次相声,主要剧目有《卖戏服》、《四省谈话》、《上庭》、《打桥牌》、《批三国》、《卖吊票》、《改良书来报》。1951年,他参加了第一次中国人民对朝鲜的慰问团,并于4月23日光荣地在朝鲜去世。
常
相声演员(1924-2000)。艺名是“两个蘑菇”。最初来自北京。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和他的父亲常和哥哥常一起学习艺术。当我八岁的时候,我以侯为老师,专攻相声。他们大多数在北京、天津和其他地方演出。他们在相声表演方面继承了“长牌”相声的艺术特色。他们擅长相声,充满自信,口齿清晰。他们的特点是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并有深刻的基本技能。保留节目包括80多个笑话,如“论黑仔”、“大相面”、“大面岗”、“包蔡明”、“地理地图”、“大尚手”、“对子”和“落子”。
常保庭
相声演员(1929-2015)。艺名是“三个蘑菇”。“常相声”在中国近现代相声界的直系后裔。他的作品《儿童乐园》和《回家》发表在《天津日报》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深入工厂、村庄和部队,多次体验生活,创作并表演了《我爱乒乓球》、《水车问题》、《挖掘宝藏》(与人合作)等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他重新安排和表演了一些新的笑话,如“道德法庭”和“诸葛亮遇险”。这些节目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常
1930年12月出生于天津。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补贴。他曾担任过演员、导演和海军政治部文艺工作队队长,也是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的第二任执行理事和第二任理事。第二、三、四、五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代表
常
天津相声大师,生于1944年,是相声前辈常的儿子,擅长支持相声,快板也很有造诣。现在天津和谐相声队表演。
常宝峰
1947年出生,1951年随父亲常来到天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掌握了相声的基本知识,学会了相声《宣布菜名》和《打哑谜》。9岁时,他进入天津电视台录制节目。1958年考入天津曲艺青年培训队,在郭荣启先生、、、先生的亲自指导下,表演了绕口令、八扇屏、卖布头等20多场传统相声。
常桂田
著名相声演员,1942年出生于一个相声世家,是已故相声演员常的长子。1954年,相声演员赵佩茹教他。1958年,他加入了海军政治部艺术团。多年来,他走遍了全国,成为中国广大观众喜爱的喜剧演员。常桂田老师不仅有深厚的传统相声基础,还能创作和表演新的相声作品。如《小号声》、《动力研究》、《帽子厂》、《祝你成功》等,均被评为优秀作品。
常导游
相声演员(1950年3月14日-2015年10月5日)原本是一名京剧演员和一名小工人。他于1969年毕业于天津戏剧学院。1969年至1986年,他担任天津京剧团第二团的主要演员,并自1986年起担任天津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他来自一个相声演员家庭。他是中国第三代相声演员,相声演员常宝婷的儿子。他曾与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志存合作,创作了许多广受欢迎的相声段子,如《学习电台》、《各有所长》、《我爱唱歌》和传统相声,如《杂学唱歌》和《生活充实》。
常远
相声演员常1981年9月25日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马华娱乐的签约演员是昌相声的第四代传人。当我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和我的爷爷常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表演相声《对话搞笑——孙晔对话》。201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小品比赛,表演小品《落叶归根》,小品获三等奖。2012年,常远第二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小品《正义有长臂》。2013年2月9日,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小品《大城市与小事情》。它以服装设计师的角色而闻名。
常导读:弃京剧而去继承相声艺术
尽管张导先生出身于相声世家,但他原本是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1969年从天津京剧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天津京剧团。加入剧团后,他和剧团的演员一起演出了《英雄》、《媒人》和《渔堂春》等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
"张艺谋的第一代相声演员包括张艺谋的安联,第二代包括张艺谋的鲍鲲和常保亭."孙福海,中国曲艺协会副主席,当时主持天津曲艺集团。他回忆道:“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常保亭时对他说:常家还有谁会说相声?常的相声应该有接班人。常保庭说,我的儿子常导现在正在学习京剧小生,但他并没有放弃相声。现在很多人都希望我们常家的第三代也有相声。我让常导边学相声边学小生。”
面对老一辈的委托,观众的期待,以及对张导相声的继承和发展的责任,张导于1986年回到天津曲艺剧团,正式从一个京剧小生演员转为相声演员。加入剧团后,曾与、合作,与合作演出,并获得侯学院奖。
孙福海告诉记者,常导说相声不仅继承了常派艺术的表演风格,而且在京剧中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代表作《人生漫谈》由张导亲自创作并演出。这部作品结合了他的次要背景,讲述了戏剧技巧,并与相声结构和“包袱”有机结合。据说这是一次随意的谈话,但实际上是一次有趣的谈话。演出中,常导的《台风》自然而优美,几段京剧唱腔展示了他高超的演唱技巧。用相声谈论小生,用得很巧妙。
该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并得到了业界的好评。孙福海说:“当时,马、等老艺人还健在,大家一起看新节目。在读完《生活漫谈》后,罗老评论道:“他是个小歌手,但这是相声。除了《生活漫谈》之外,张导还创作和表演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相声节目,如《紧急排演》、《学习广播》和《特别广告》。他的作品也被各地的相声演员学习和模仿。孙福海告诉记者,他曾看过台北曲艺剧团演员常导的相声表演他们说他们是从视频中学到的。"
孙福海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一个大家庭的常导并不傲慢,也不迷人:“在外面表演很难。有一次,当他们到达剧院时,他们呆在宿舍后台,第二天起得很早。他们脸上的水冻结成冰块,牙膏和牙刷一起冻结。即便如此,他仍然“精神崩溃”,非常乐观。